花了两次钱,客户才拿到一份能用的判决书翻译件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
一、案件背景
客户信任了“某知名翻译公司”,结果交了一份让澳洲律所律师“看不下去”的文件。
这位客户原本将一份34页的法院判决书交给市面上一家知名翻译公司处理,对方号称“法律翻译专家”。
收到翻译件后,客户初看觉得还行,但在将译文转交给合作的国外律所后,问题立刻暴露:
- 文件第一页开始就出现大量中式表达,逻辑混乱,语言风格僵硬
- 人民法院、高级法院、审理程序等核心术语被误译或直译,造成法律含义偏差
- 整体排版混乱、无统一风格、标点标注不符原文结构
- 最关键的是,整个译文缺乏专业法律语境,读起来极不通顺
律所的回复十分直接:
“这份文件我们读不下去,也不能用。请客户尽快重做,否则无法递交。”
二、我们是如何介入并解决问题的?
客户慌忙联系到我们,我们首先免费评估了原翻译件,指出了以下问题:
- 法律术语误译:例如将“判决生效时间”翻为“the judgment is in effect time”,语法与逻辑双重错误
- 段落与条款编号错位,导致正文与法律依据脱节
- 判决理由部分缺乏“英美法系”可接受的逻辑转译,导致律师理解困难
我们立刻安排了熟悉法律系统、常年处理诉讼翻译的NAATI认证译员重新翻译全案。
流程包括:
- 法律专业术语统一处理,使用英美通用标准表达
- 判决结构清晰标注(如 Facts, Reasoning, Verdict)
- 标准法律语句风格(如 “The court finds that…”)全程贯穿
- 页码、编号、批注、附录全部按照目标律所标准处理
- 提供中英对照格式排版,方便律师核对原文
我们在72小时内交付全稿,并附翻译声明页与译员资质信息。
三、结果如何?
律师仅在格式上做了小幅微调,就完成了提交,随后直接回复:
“翻译质量远超预期,结构清晰,表述专业,非常好用。”
“建议该客户日后继续使用你们的服务,合作更高效。”
客户也非常认可,表示:
“原来好的翻译不仅仅是‘翻过去’,而是要让专业人士‘能直接使用’。花两次钱虽然可惜,但值得。”
四、专业翻译不仅是语言服务,更是责任
法律文书翻译不容半点马虎。它不仅考验语言能力,更需要:
- 对目标国家法律逻辑的深刻理解
- 对术语标准表达的精确掌控
- 对格式、结构、标注的规范处理
- 对客户文档真正使用需求的敏感度
我们不是“打字员”,而是让材料具备真实使用价值的语言专家。
五、结语:如果你的文件是要提交给律师、法院或政府,翻译必须够专业
与其节省预算让客户为翻译质量买单,不如一开始就交给专业团队。
我们理解文书背后的用途,更知道专业人士看重什么。
如你手头已有翻译件,但不确定是否合规,欢迎联系我们免费预审,避免重走这位客户的老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