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中国医疗器械企业不断“出海”,说明书的多语种翻译成为注册申报、市场准入、售后使用的关键环节之一。不同国家和地区(如欧盟 MDR、美国 FDA、东南亚市场等)对说明书的格式、语言表达、术语使用都有严格标准。
而医疗说明书不仅篇幅长、术语密集,还涉及法规合规、排版格式、语言风格三大要求,一旦出错,不仅耽误上市节奏,还可能面临合规风险。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压缩成本、加快周期?本文为您拆解医疗器械说明书翻译“既快又省”的实操路径。
一、复用结构性内容,避免重复翻译支出
医疗器械说明书通常包含大量模板化内容,如:
- 产品用途与原理
- 操作步骤
- 注意事项
- 警示与禁忌
- 维护与贮存方法
✅ 省钱方法:
- 构建翻译记忆库(TM),将高频内容(例如“请勿在高温下储存”、“不可重复使用”)自动匹配复用,后续版本仅翻译新增或变动部分
- 系列产品说明书建议一次性提交,批量处理更利于识别和复用相似段落,可节省 30%-50% 翻译成本
二、医疗术语精准规范,减少返工与审改
说明书翻译必须符合医学/药械术语标准化要求,例如:
- “一次性使用”应准确翻译为 “Single-use only” 而非 “Use once”
- “植入式心脏起搏器”应译为 “Implantable Cardiac Pacemaker”,不能模糊表达为 “Heart device”
✅ 省钱方法:
- 使用医疗专属术语库,确保术语符合目标市场的监管语言习惯(如欧盟 EN ISO、美国 FDA术语指引)
- 由具有医学背景或器械翻译经验的译员操作,一次校对到位,避免因术语问题导致二次审查驳回
三、格式标准化处理,避免排版返工成本
说明书的排版需符合目标国家的法规要求,如:
- 页眉页脚结构、章节编号一致
- 符号与单位国际通用(℃、mmHg、ml)
- 图文对应、表格清晰对齐
✅ 省钱方法:
- 提供可编辑源文件(Word、InDesign、XML),减少排版重建时间
- 建议建立统一说明书模板,多语种使用相同版式,只替换正文内容即可,大大降低多语版本制作成本
四、多语同步管理,提高翻译产能
一个医疗器械产品,常需翻译为10种以上语言(英、德、法、西、葡、意、阿、泰、越等)。若每个语种独立推进,不仅周期长,成本也无法打包压缩。
✅ 省钱方法:
- 实施多语同步翻译,由同一项目团队协同处理,统一术语、排版格式与语言风格
- 所有语种以英文为“母版”,参考翻译,有效提升一致性和效率
- 一次性交付多语版本,减少项目管理和时间成本
五、结合法规本地化要求,一次性满足审评标准
不同国家对说明书内容有特定要求:
- 欧盟 MDR 强调可读性和语言平实性
- 美国 FDA 要求术语通俗,避免潜在误解
- 东南亚国家(如泰国、越南)有特殊标识、字号及文风偏好
✅ 省钱方法:
- 与熟悉各地法规的翻译服务团队合作,一次性翻译合规版本,避免后期被审评部门要求退件重交
- 对应多地区发布,可选择“基础版本 + 微调本地化段落”模式,节省重复整体翻译成本
结语
医疗器械说明书的翻译是一项兼顾专业性、法规性与效率性的系统工作。通过术语标准化、内容模块复用、格式模板统一、多语同步管理与法规适配优化,企业可以大幅降低翻译成本、缩短交付周期,让产品更快、更合规地进入全球市场。